關鍵詞:知識管理體系貫標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 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
說到我們為什么要重視知識產權,首先,我們得知道知識產權是什么,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知識產權使用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企業乃至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從實際情況看,我國企業依然需要大力培育高價值專利,破解專利多而不優、運用價值體現不足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大英帝國為什么能稱霸世界,我們都知道是工業革命,為什么會有工業革命,因為社會革命與技術革命,我們知道在英國最早出現了珍妮紡紗機,和后來出現的瓦特蒸汽機,這些都是屬于技術革新,那么為什么會出現技術革新呢?不要告訴我說社會需要,社會需要的太多了。因為人們觀念的認識發生了變化,
大概在17,18世紀英國人就先后頒布了關于知識產權,申請專利的相關法規,如《壟斷法》,《安娜法令》。這種法令的頒布有兩大好處,一是說明國家重視技術創新,對于專利的保護全民能夠有一個一致的認同。二是申請專利后能夠給申請人帶來極大的榮譽和利益,這從一個側面極大的激發全民發明創造的熱情。給社會帶來活力,形成發明創造的社會風氣。現在我們就知道為什么英國能夠稱霸世界一個多世紀了。
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無論是從我國自身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還是從未來國際地位的角度來說,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來說勢在必行且我國已經這樣做了。知識產權保護是世界性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我國將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會同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交流合作。
我國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將其視為自身發展的長期利益所在。在近40年的知識產權保護實踐中,我國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制建設,提高執法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度評價: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的成績引人注目,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過渡中取得了長足進展。
美國喬丹錯失中國地區“喬丹”漢字商標權
包裝設計注冊:對于獨特的產品包裝風格,要進行專利保護,以免產品市場做大后被其他企業模仿。比如可口可樂的外形包裝就申請了專利,其它飲料就不能模仿。
形象保護:品牌形象物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使用。比如三只松鼠的形象、肯德基上校圖像、麥當勞叔叔的圖像等。這些形象的使用成為識別品牌的標志之一,對其進行注冊保護,可以維護品牌識別形象的完整性。
專利保護:互聯網發展下的今天,專利保護顯得尤為重要,專利保護成為品牌在市場中的保護傘。特別是在一些科研機構和互聯網科技公司最能體會。比如華為公司就擁有8500多件專利保護,而小米也有將近7000多項專利申請。專利保護可以為品牌構造牢固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可通過專利授權為企業帶來利潤。
著作權保護:著作權侵權案這幾年也是屢屢發生。為了避免被人抄襲模仿,有關文學、藝術、工程技術等相關作品都要進行保護。
這幾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自主開發的軟件及工具的著作權保護被得到很大重視。
比如2018年2月1日8點30分騰訊官方微博宣布“立知”上線內側,到當日19點全線下架,騰訊“立知”被指涉嫌抄襲同類產品只存活了10個小時。
做好商標監控工作,避免惡意搶注。
企業注冊商標前,不僅要進行查詢檢索,還需要在注冊后及時對即將到期的商標進行監控,做到及時續展申請,警惕他人惡意搶注行為。
如果商標到期被人搶注,在《商標法》中有條款規定,對于惡意搶注商標的行為,權利人可以在初審公告期提起異議申請,或在該商標被注冊后申請商標評委會宣告無效。但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例如:擁有在先權利或者在先使用該商標并已獲得一定影響力;對方已不正當手段(惡意)搶注。
比如“六小齡童”商標被搶注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六小齡童本人表示:1994年9月29日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六小齡童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并注冊了二三十個商標。直到2012年之后,因為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商標到期延展以及新的商標申請,故給他人得以鉆空子搶注的機會。
所謂“在先權利”指在對方申請日前對所申請的商標標識享有包括著作權、商號權或者姓名權等在先權利。
綜合來看,為了避免后續維權困難及成本過高,建議企業或個人從品牌或產品初期就要做好相關信息的保密和注冊保護工作,提前安排商標檢索以及做好商標續展監控工作。
近幾年隨著國內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把目光瞄準了海外市場,希望把自己的品牌推向國外。然而由于國內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相對滯后,很多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經常遭遇自己的商標被搶注的尷尬與無奈,不得不再花費重金以贏得自己的商標使用權。
曾經看到一篇報道說:因為錯失注冊國外商標,中國企業竟然損失千億市場。
1983年,“同仁堂”商標被日本一家食品企業在日注冊;
1999年,博世西門子公司在德國注冊了“HiSense”海信的英文商標;
百年老字號“王致和”商標在德國被搶注;
2003年,五糧液集團的五糧液的漢語拼音“WULIANGYE”商標在韓國被注冊。
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據國家工商總局的不完全統計,國內有15%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其中超過80個商標在印度尼西亞被搶注,近100個商標在日本被搶注,近200個商標在澳大利亞被搶注,每年商標國外搶注案件超過100起。
不只是國外,在國內每年都會有成百上千的品牌知識產權被搶注、侵權的事件。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很多企業和品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夠重視,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知識產權的保護就是為自己的品牌構建強大貿易壁壘。
從現在開始無論你是企業家還是品牌主,請重視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品牌保護的意識,因為它是企業的一筆重要資產!
最后上送一句良言:
——品牌未動,知識產權先行!
思考:
如果有一天你的企業倒下了,還會剩下什么?
我們不希望它是:什么都沒有!
如果有一天你的企業倒下了,還會剩下什么?
我們希望它是:我們還有一堆“知識產權”這筆重要資產。
目前,在世界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在220余種產品產量上是世界第一,但是在電子、通信、新材料、精密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與美、日、德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在全球市值500強企業中,中國企業所占比例只有11%,且前十之列沒有中國企業的身影。在全球品牌500強中,美國品牌占據44%的席位,中國品牌數量只有15%,同樣在前50名中寥若晨星。由此可見,技術儲備不足、品牌影響力不夠等已成為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制約因素。
“知恥而后勇。”了解自己差距的中國企業,近年來也加快了追趕的步伐。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廣泛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專利運營,努力打造知識產權強企,都在體現著一種決心和信心。近年來,通過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一系列高價值專利不斷涌現,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迅速崛起,許多技術領域從跟跑到并行甚至到領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華為公司與蘋果公司簽署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可以從蘋果公司收取巨額專利使用費;海爾公司每年從國外企業收取的專利使用費達數千萬元,為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寫下了精彩的注解。沒有知識產權就沒有未來。
國際金融危機猶如一塊試金石: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向型企業,被迫減產甚至停產;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則受沖擊較小,有的還能逆勢而上。
這就是知識產權的魅力!早在1912年,德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就明確指出: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創新,其中創新的關鍵就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使用。一百年來的滄桑巨變,不僅證明了熊彼特的論斷,也讓我們清晰地看到,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還是個人,其對于知識、創新的尊崇和追求 往往 決定自身的命運。比爾·蓋茨取代石油大王、鋼鐵大王、汽車大王,連續10多年穩居世界首富,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知識產權管理是一種戰略思維,我們需要站在全新的國家與國家的高度看的管理體系。咨詢熱線:021-64196861 6419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