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so三體系認證管理體系的運行
建立iso三體系認證管理體系的目的是為了體系的有效實施和運行,通過實施運行發現體系的缺陷及薄弱環節,加以改進,在新的條件下進行新的實施和運行,發現問題再加以改進。這樣實施運行---問題改進---再實施運行----再問題改進,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體系在運行中不斷改進,推動企業的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不斷向更高境界發展。
在實施運行中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a. 培訓。按體系要求程序分層次分階段進行全員培訓,培訓的深入程度取決于員工的素質和組織產品活動過程的復雜程度,培訓越深入,體系的實施運行就越順利,可以說,培訓效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日后體系是否正常運行。
培訓要將體系文件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進行,特別是增加的有關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內容,除了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訓外,員工的質量意識、環境意識和健康安全意識的增強對整個體系的有效實施和運行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b. 資源配備。三個體系同時運行,需要投入一定的、相適應的必要資源才能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比如,雖然GB/T24001沒有強制性要求組織的環境績效要達到多高程度,但是要求組織通過體系運行,不斷改進自身的環境績效,滿足相關方和社會的要求,這就需要組織投入相應的資金、人員和設備來不斷改進其環境績效。對職業健康安全方面,更是員工所關心的,比如,相關作業人員(如炊事員、有毒有害作業人員等)的健康檢查、勞保防護用品等,都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和資源,體系才能有效運行。.
c. 內審員培訓。三合一體系運行需要培訓三合一的復合型內審員。這是iso三體系認證體系運行的需要,在體系運行過程中,這些內審員將起到橋梁和指導作用。
d. 運行中要做好各種運行記錄。記錄是證實體系是否有效運行的客觀證據,同時也是實施體系改進的依據。盡管做各種記錄是一件很厭煩的事情。但如果體系需要獲得認證,一般情況需要提供至少3個月的體系有效運行的客觀證據。
e. 作好內審和管理評審。內審和管理評審是檢驗體系運行的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的評價機制,是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系運行中,我們要充分運用這個機制,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f. 管理部門強有力的管理和指揮能力。iso三體系認證體系從管理范圍、復雜程度、知識結構、實施要求等多方面對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資格、權威、領導藝術、信息利用等都提出了挑戰。一個高度整管理部門資源不足、能力不強、權威性不高、信息系統不暢,不僅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反而會出現管理混亂、效率降低。
2、iso三體系認證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是管理體系永恒的生命力,沒有持續改進機制的管理體系是沒有生命力的。持續改進要求組織不斷尋求對管理體系過程進行改進的機會,以實現組織的管理體系所設定的目標。改進措施可以是日常漸進的改進活動,也可以是重大的改進活動。
一般從六個方面進行持續改進:
a. 定期或適時評審和調整組織管理方針。包括質量、環境、健康安全在內的組織的管理方針代表了組織的經營方向和宗旨,它要依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定期或適時對組織的方針進行評審并做調整,使體系的運行始終朝著組織所期望的方向發展,為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提供體系保障。.
b. 定期或適時評審和調整組織管理目標。目標是在某個階段實現組織管理方針的具體表現,沒有目標的管理方針只能是一句空話。目標具有階段性,不可能一個目標貫穿整個組織的生命周期。對目標的實現程度應進行定期的考核、測量和評價,在評價的基礎上提出下一階段的新的目標,這樣周而復始,體系運行就會不斷改進,達到組織期望的目標。
c. 按要求進行內部管理體系審核。根據體系規定的周期或適當時機對體系運行進行充分性、符合性審核,能系統有效的發現體系運行中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通過對發現問題的原因分析、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對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有效性驗證,這種體系運行、問題診斷、解決問題、改進體系的PDCA過程方法在內審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推動體系持續改進。
d.數據分析。任何改進都是建立在對體系運行的客觀分析基礎上的,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是體系運行的客觀數據(或記錄),因此,數據分析對體系的改進具有決定性影響。
e. 糾正和預防措施。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適用范圍包括體系運行中所有問題項的解決。包括管理評審、內外部審核、體系運行中出現的不符合項、顧客和相關方投訴、事故事件等問題的解決,都要求分析原因,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對每一次不符合項問題的有效解決,包括對體系文件的修改,都是對體系的一次改進。體系運行就是通過這種日常的問題分析與解決,不斷地推動體系持續改進。
f. 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是推動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最有效方式,通過組織的最高管理者親自主持,對體系運行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審,特別是針對組織外部環境的變化,提出組織的應對策略和改進方案并組織實施,保持體系的持續適應性。
事實上,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體系中存在三級監控機制,它對我們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自我完善、自我改進起到很好的機制作用。一級監控是通過體系運行中的日常監視和測量來實現的,通常使用的程序有不合格品控制、糾正和預防措施這兩個程序,通常由管理部門組織責任部門或責任人員來實施;二級監控就是內部體系審核,在規定的周期內,由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實施,對體系運行定期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正式評審,評價體系運行結果與體系標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找出體系運行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加以改進;第三級監控就是管理評審,由組織的最高管理者親自主持,從體系的組織結構、資源配置、方針目標、以及外部環境等全方位來審視現行管理體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適應性,做出改進體系的最高決策,直接推動管理體系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