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9001認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體系認證,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為什么iso9001認證出來的企業有的質量管理好,產品質量優,可追溯性強,而有的產品質量一般。這其實和質量體系認證企業的質量人的管理態度息息相關。
質量是什么?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它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和競爭的核心。它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企業品牌信譽的建立及生死存亡。從個人的角度來講,它關系到我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從其定義來講,它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非專業人士所能理解。所以,身邊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用同樣的材料、同樣的工具、同樣的作業方法、同樣的工作環境,但最終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卻大相徑庭。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對質量的看法不盡相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質量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質量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態度。
質量是責任,也是一種態度。質量是人為去控制的,不管在什么情況和條件下,人的因素永遠是占在第一位的,人是管理機器的主體,人決定質量,而非機器決定質量。質量也是一種責任心的培養。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產品質量是我們每個職工干出來,而不是質檢員檢出來來的!因此應該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質,把產品深入到每個職工的心中。嚴把質量關,從現在做起,從個人做起。
質量是一個人的責任,亦強調質量是一種態度,產品的質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產品質量的保證,需要我們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一員,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是企業的一份子,企業的發展才能帶動我們的發展。在工作中,每個細微環節都需要員工認真敬業的工作。如果工作不細心,操作不規范,清潔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質量事故。
一縷飛花,一個疵點,一次粗心,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問題,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成敗。海爾總裁張瑞敏說過:“什么是不簡單,把每件簡單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簡單。”質量與我們的每次操作,每個巡回都密切相關,只要我們嚴把質量關,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事,就一定能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這就要求我們把質量意識常放心中。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苦練基本功,從每一次接頭,每一輪清潔開始。
20世紀50年代的戴明,在美國無人知曉,卻在日本成了英雄。1960年日本天皇頒發的“瑞寶獎”是其在日本備受尊敬的明證。
聽他的課程,不只是質量技術人員,而是老板.在東京對日本最有實力的21位企業家(控制著日本80%的資本)傳授他的管理思想時,強調道:“大多數的質量問題是管理者的責任,不是工人的責任,因為整個愚蠢的生產程序是由管理者制定的,工人被排除在外。”據估計,日本每五個企業中最高領導人就有四人曾聽過他的講座。
不言起伏變化,僅后來盡人皆知的戰后日本經濟質量進步,究其原因從這里可見一斑。
后來,質量管理在美國企業界的待遇:如夢初醒,從視而不見到一見如故戴明當時在美國默默無聞。那時日本工業損失殆盡,而國家重建的基礎,卻是以次充好的物資產品。戴明在20世紀50年代幾次訪問日本并在不同場合與日本的工業家進行對話,1951年日本設立了戴明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時隔36年之后,美國才建立了與此類似的鮑德里奇獎(Baldridge)。
1980年,隨著一部名為《如果日本可以,為什么我們不行》的紀錄片在美國電視臺播出,戴明開始在日本以外被人們所認識。90分鐘的節目戴明在最后十分鐘里亮相,卻立刻成為了眾人爭相登門拜訪的人物。究其原因,是因為美國工業正逐漸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因失去競爭力而不斷被日本企業搶占市場份額。這個曾經指導和管理全球最成功的經濟,現在開始衰落了。為了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美國國內許多大公司的老總們排隊等候從他那里獲得指導,首當其沖的是當時福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唐·彼得森(Don Peterson)。后來彼得森說他“非常榮幸能夠成為戴明的門徒”,并且將福特在20世紀80年代能夠通過向質量管理化轉變而重新復蘇都歸功于戴明的指導。
不言起伏變化,僅后來盡人皆知的美國經濟質量進步,究其原因從這里亦可見一斑。
現在,質量管理在中國企業界的待遇:別人的故事聽多了,不過如此而已;說不重視言過其實,至少火候還遠未達到。
質量體系認證制度是由公正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對企業的產品及質量體系作出正確可靠的評價,從而使社會對企業的產品建立信心。
上海賽學助力中小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將標準化的管理方法教會大家如何實現公司的規范管理。管理體系認證項目:
ISO9001認證
ISO14001認證
OHSAS18001認證
TS16949認證
ISO13485認證
ISO22000認證
咨詢電話:021-64196861 64191739 |